立即下载
数字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已半年 百姓的钱政府怎么花
2009-06-03 16:11:43 字号:

  ·4万亿投资

  ·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最新进展情况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1日公布的数据,在中国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15000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10000亿元用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4000亿元将投向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用于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分别为3700亿元。

  另外,2100亿元投资将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15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上述投资中,中央投资总额为11800亿元,其余资金将来自地方政府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等。

  截至今年4月底,2008年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和2009年新增13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全国基本建成廉租住房21.4万套、开工建设65万套,正在加快实施煤矿棚户区民房改造10万户、采煤沉陷区民房治理12.9万户和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15.7万户,开工建设国有垦区棚户区约8500户、游牧民定居房1.8万套。

  在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国解决约14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开工建设农村户用沼气160万户,建成农村公路约2万公里,农村电网各级变电站254座、线路4万多公里。南水北调工程加快建设,基本建成近450个重大水利项目、290个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193个大型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建成标准粮田260多万亩。

  另外,全国建成动物防疫体系项目5000个,购置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设备13427台(套),购置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设备28万台,购置粮食烘干设备273套,新增油脂油料仓(罐)容约35万吨,建成以工代赈和扶贫项目172个,改造农村邮政营业投递网点700个。

  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哈大、武广、南广、贵广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加快建设,建成高速公路445公里,建成民航航站楼10万平方米,城市电网加快改造。

  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方面,全国基本建成约65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1140个基层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和6个重点中医院项目,改造农村初中校舍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建成中等职业学校校舍约9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46个。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全国加快建设营造林约2900万亩,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283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3155吨/日,铺设管网2548公里。处理铬渣约32万吨,形成616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节水能力1.2亿吨、循环利用废物能力270万吨。

  在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方面,去年新增中央投资安排的176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146个产业技术进步项目加快推进,已进入主体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安装阶段。今年安排的222个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计划已经下达。

  此外,发展改革委还以图表的形式在其网站上介绍了4万亿元投资的三大保障体系,即组织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监管保障体系。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扩内需、保增长,去年年底,国务院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去年11月以来,为回应社会的呼声和质疑,发展改革委几位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等公开场合多次介绍4万亿元投资计划。最近,国家审计部门也公布了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审计结果。(记者江国成)

{Ky:PAGE}

 

  ·750万户

  ·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 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中央已经确定,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同时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今年这三块分别完成260万户、80万户、80万户。这是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做出的庄严承诺。

  国土资源部要求切实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

  人民网北京5月15日电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国土资源部日前通知要求切实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顺利落地。通知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供应和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大意义

  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中央已经确定,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同时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今年这三块分别完成260万户、80万户、80万户。这是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做出的庄严承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定要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性,当前要重点抓好城市廉租住房和林区、垦区、矿区棚户区改造,以及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建设用地的供应管理工作,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顺利落地。

  二、加快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的落实

  各地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目标任务的分解情况和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计划,在年初已上报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的基础上,加快编制和修编2010-2011年和今年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分类确定城市廉租住房建设、林区、垦区、矿区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等三类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的供应标准、规模及时序,并落实到具体地块。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紧张,已有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计划不能满足需要的市县,要统筹协调及时调整土地供应结构,扩大民生用地的比例,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需求。

  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报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应及时通过中国土地市场网等媒体将供地计划向社会公开,并严格执行,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各市、县要将2009-2011年的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逐级上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时汇总,于2009年6月30日前报部,同时抄送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三、加强和规范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管理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设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应按照城市规划,综合考虑被保障人群的工作生活等实际,合理确定选址和地块,为其方便工作、生活、就医和就学创造有利条件。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外建设的林区、垦区、矿区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原则上实行原地改建,不扩大占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不得突破当地规定。确需异地改建的,应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充分论证后,可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异地改建中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应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涉及占用耕地的,应依法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

  对于农村危旧房改造,应在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村庄原有建设用地,其用地不得突破当地规定的宅基地面积标准。涉及占用农用地的,要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涉及占用耕地的,应依法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

  保障性住房中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用地实行划拨供应,并按规定减免相关费用,但对于配套建设的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设施用地,必须实行有偿使用,严格坚持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对在城镇规划区外单独选址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不得征收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保障性安居工程涉及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主动服务,提前介入、早做安排,及时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保障性住房用地管理,规范供地手续。在具体供地时,要将规定的住房套型建筑面积、项目开竣工时间等土地使用条件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中予以明确。凡以配建方式建设的廉租住房,要将配建的套数、建设标准、回购价格和收回条件等作为土地划拨或出让的前置条件,并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

  四、加强用地的批后监管和监督检查

  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实施以及《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范和已供土地开发利用情况的全程监管,确保已供土地尽快形成有效住房供给。禁止借保障性安居工程之名,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后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房等商业开发。对没有按约定开工建设和竣工的,要依法依规提出处理意见,督促企业限期完成开发,对没有按处理意见进行整改的企业,要禁止其参加土地招标拍卖挂牌活动购置新的土地。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市、县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疑难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省(区、市)要建立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计划执行情况定期汇总上报制度。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分两次将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及执行情况汇总报部,同时抄送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用地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各项政策落实的督察。部已将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纳入保增长保红线行动,适时选择部分省市进行重点抽查。

{Ky:PAGE}

 

  ·增长107.7%

  ·谢旭人:前4个月全国财政支农资金同比增长107.7%

  人民网南昌5月18日(记者邓建胜)记者从今天在南昌召开的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获悉,今年1—4月,全国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长107.7%,进度为近年同期最高。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中透露,从2009年1—4月预算执行情况看,各项财政支农措施落实较好,全国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长107.7%,进度为近年同期最高。今年一季度,已预拨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716亿元,预拨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49亿元,扩大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全覆盖,增加大豆、油菜良种补贴面积,扩大农机具补贴种类和范围,中央确定的农机具补贴种类由9大类扩大到12大类,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的农牧区(场)。

  据谢旭人部长介绍,在编制2009年财政预算时,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7161.4亿元,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其中: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支出2642.2亿元,对农民的四项补贴支出1230.8亿元,支持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2693.2亿元,主要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支出576.2亿元。

{Ky:PAGE}

 

  ·八条意见

  ·交通运输部八条意见促进公路水路平稳较快发展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讯 记者严冰报道: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日前,交通运输部就进一步促进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平稳较快发展提出八条指导意见。

  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继续加强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督察,切实抓好配套资金到位、资金使用安全和工程建设质量,重点支持对加快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关键意义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省级连接线、瓶颈路段扩容改造,重点加强区域间的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改造,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切实把农村公路建成脱贫路、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做到路通、车通、人通、财通。积极推进内河航道特别是长江黄金水道、京杭运河及干线航道建设以及内河航电枢纽、对沿海港口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出海航道和防波堤等建设。加快实施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加大物流园区、中心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选择有条件城市开展示范工程。建立全国性公路、水路交通信息网络,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抓紧交通工程建设各环节的行政审批,为加快交通工程建设创造条件。

  二是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提升行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鼓励大型航运企业和与交通运输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交叉持股,组成战略联盟;统筹城乡客运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客运、快速客运和农村客运;积极推进多式联运、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江海直达运输、特种货物运输、厢式货车运输以及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加快发展城市配送、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等物流服务,鼓励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和实现物流延伸服务。

  三是调整交通运力结构,引导运力合理发展。鼓励交通运输企业根据国家鼓励老旧车船报废更新和强制淘汰单壳油轮的政策,加速船舶、车辆更新;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加强运力宏观调控,控制新增运力,对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线路,不批准新增运力;提高公路货运车辆的安全、节能环保准入标准;适度调控中国籍国际航运船舶进入国内航运市场,严禁国外运输船舶变相进入国内航运市场。

  四是加强和改进运输市场监管,营造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环境。强化执法监管,促进市场公平交易。促进运输市场的统一开放,消除地方保护和制约运输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制度及政策障碍,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推进交通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及通报制度。继续加强车辆超限超载和水路内贸集装箱超载治理,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行为,构建交通运输行业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

  五是推进节能减排,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集约化发展理念作为编制各项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主要原则,做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工作,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修订有关工程技术标准规范。以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限值标准为依据,尽快建立并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组织开展高耗油营运车辆提前退出运输市场的试点,力争用5年时间,使在用营运车辆全部符合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在部分城市推广使用以混合动力为主的节能和新能源公交车及出租汽车。

  六是加强运输市场监测分析,完善运行预警和反应机制。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和反应机制,切实加强对交通运输市场的跟踪分析。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建立信息互通和化解风险机制,积极争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维护大型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稳定,防范出现大面积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密切关注企业受当前经济下行的影响程度,及时研究出台有效措施。

  七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完善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法规体系。以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以及税费改革为契机,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和深化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按照大部门体制要求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确保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客货运输、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等原有政策的优惠力度不减。

  八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全力维护行业稳定。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继续加强安全生产专项督察,对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不齐、现场防护不达标等问题的项目坚决不准开工。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编辑:王振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