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树荫遮蔽的“生态隧道”中穿行,让人切身感受了到“生态罗坪”的无限魅力。罗坪乡——这个人口不到两万的偏远土家山乡,近年来却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和瞩目——全国文化艺术之乡、湖南省环境优美乡镇、常德市学习型村镇和为民办实事先进乡镇、连续5年的石门县五好领导班子……这一串荣誉的背后,有着怎样激动人心的谋划?这一串荣誉的背后,又有着怎样发人深思的启迪?
罗西公路千斤庄悬崖路段雄姿。 贺新初 摄
罗西路、乡村路、生态路,富路通人心
在罗坪,提起罗西公路,罗坪的干部群众显露出的是骄傲和自豪,而桑植西莲乡更多的是感激和敬佩。
“罗坪至桑植西莲这条公路,应该算是一条县级公路,乡政府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大的人力和财力,主动修通这条路呢?”“主要是为了满足群众多年的愿望,解决制约罗坪战略发展的瓶颈问题。”罗坪乡党委书记覃歇民说。
2006年,而立之年的覃歇民走马上任罗坪乡党委书记。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的罗坪,出路到底在哪里?覃歇民带领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乡党委班子成员走遍了罗坪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最后确定了“突出产业建设、交通建设、集镇建设、生态建设,着力打造生态罗坪、文化罗坪、旅游罗坪、富裕罗坪,通过多年努力,把罗坪建设成为石门、桑植边界的医疗中心、物流中心,建成湖南知名的有机茶基地乡镇,建成满足都市人另类需求的生态庭院和文化乐园”的战略思路。
一位经济学家说,路的延伸就是财富的延伸,路的扩张就是财富的扩张。罗坪虽然蜗居深山,但这里的茶叶、腊肉、野生蜂蜜、红薯粉丝等山货特产远近有名,这里的土家文化和旅游资源博大丰富,这里西连大三峡,东望张家界,毗邻壶瓶山,战略位置十分显眼。
罗坪村组公路一瞥。 贺新初 摄
要想富,先修路。2006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年轻的班子成员们分头深入到各个村寨,大大小小的屋场动员会、茶园动员会、村寨动员会、广播动员会开了数百次,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了,交通建设的热情高涨了。短短5年时间,全乡共筹措配套资金480多万元,从前一寸水泥道路也没有的罗坪,终于有了80多公里的乡村水泥公路,同时新修了50多公里的村组道路,交通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通往西莲的罗西路,虽然只有短短5公里路程没有打通,但因为要穿越落差400多米的千斤庄悬崖,搬走12万立方米的土石方,预算投资700多万元,结果令七届乡党委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站在壁立千尺的罗西公路千斤庄路段,重庆峪村党支部书记唐植珊介绍说。2008年10月,覃歇民带领乡村干部和乡里的测绘土专家陈景艳五上千斤庄悬崖峭壁,按照“线路好、投资少、工程小”的标准现场设计。10月8日,工程正式开工。整整一年时间,施工人员在乡人大主席施建平的直接指挥下安全施工,从山顶向山腰平均下切38米,千斤庄悬崖炮声隆隆,尘土蔽日。去年11月8日,5公里的千斤庄悬崖终于打通!过去,南来北往的罗坪人、西莲人翻越这道山梁,至少需要两个小时,现在,骑摩托车5分钟就够了。山路修通了,效果立竿见影。罗坪的泥瓦匠们骑着车去西莲做工,西莲的乡亲们开着车来罗坪卫生院就医,来罗坪茶叶厂卖茶,来罗坪集市赶场……
这条山道的开通,不仅突破了罗坪乡贯通桑植县的交通瓶颈,还打通了石门壶瓶山连通张家界的出境通道。随着罗西公路升级为县道甚至升级为省道,将形成湖南壶瓶山、张家界与湖北三峡乃至重庆快速往来的一大“捷径”。“旅游罗坪”的未来图景呼之欲出。
生态,是罗坪的比较优势。罗坪乡党委的思路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修路上,他们要把罗坪的每一条道路变成一条条“生态隧道”。从2007年开始,乡党委就启动了“十里柳树沟”和“百里林荫路”建设工程。他们从江苏采购了优质垂柳,对主要溪沟两旁实行绿化,打造“水在林中流”的景致;对所有道路两旁,在严格保护现有林木的基础上,通过补栽枫杨等林木实行绿化,形成“车在林中行,人在林中游”的美景,使得原本风光宜人的罗坪更添了道道绿色风景线。
寨垭村、栗子坪、安溪河,茶香飘天下
初夏时节,在寨垭,在安溪,在栗子坪,茶叶的清香弥漫着整个罗坪。罗坪生态优美,茶叶自古闻名。为了把茶叶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罗坪乡党委本着“扩面提质、有机转换、打造品牌”的思路,稳步发展有机绿茶和有机红茶。多年的精耕细作,如今,全乡茶叶面积达到15000亩,一举成为常德市茶叶面积最大的乡镇。其中,良种茶达到3000多亩,有机茶转换面积达到5000多亩。
栗子坪村茶农赵世新正在加工粗制红茶。 贺新初 摄
在离乡政府不远的寨垭村,被阳光晒得黝黑的土家姑娘、寨垭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志群正忙着收购茶农们交来的鲜叶。成立于2007的寨垭茶叶专业合作社,拥有优质茶园3500亩,注册了“茗永翠”商标。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社员迅速发展到400余户。乡党委牵线搭桥,促使他们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诚信合作,开发出了“茗永翠”牌石门银峰系列茶,产品顺利通过了国家QS认证。现在,寨垭茶叶合作社已有茶叶粗加工企业7家,年茶叶销售收入近千万元,一举成为石门最大的村级茶叶生产加工基地。茶叶让寨垭人走上了致富路,让“茗永翠”走进了北京、上海的国际茶博会,更让朱志群走进了国家农业部举办的首届农民合作社发展论坛。
栗子坪村茶农采用日本进口采茶机采茶。 贺新初 摄
寨垭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发展绿茶为主,而安溪茶业公司则是一家专门从事红茶加工的龙头企业。2009年,这家企业的领头人熊哲怀为罗坪茶农加工了1万多担红毛茶,平均收购价格6元/公斤,销售价格9.2元/公斤,全部被湖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收购,销售产值近600万元。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上,罗坪乡党委“开先河”地奖励了熊哲怀10万元现金。这对财政十分拮据的乡政府来说,不啻是一个天文数字。对急需资金扩大生产规模的安溪茶业公司既是一种嘉奖,也是雪中送炭。而对罗坪乡数千户茶农来说,更是一“奖”激起千层浪。
熊哲怀用这笔奖金购置了先进的光电分拣机,红茶的加工能力立即提高一倍,年产可达2万担。茶农们得知乡党委这样重视茶叶产业,生产和加工的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
栗子坪村是石门有名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村,全村500多户有300多户从事红茶粗加工。茶农赵世新拥有10亩茶园,去年加工了2万斤粗制红茶,卖给安溪茶业公司,获纯利1.5万元。得知熊哲怀今年扩大生产,又投资近3万元购买了3台揉捻机和一台日本进口采茶机。到6月中旬,赵世新已经加工红茶10000余斤。“今年准备大干一场,加工3万斤不成问题吧。”赵世新有些谦虚的说。
罗坪乡政府的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全乡的红茶粗加工大户300多家,今年达到400多家,新增揉捻机100多台,仅栗子坪村就新增70多台。去年初夏,红茶鲜叶的收购价达到每公斤3元,初制红茶每公斤销售价12元左右。今年红茶鲜叶每公斤收购价达到3.6元。初制红茶每公斤销售价达到了20多元。“企业增效了,茶叶增产了,茶农增收了,没想到10万元‘红包’带来这么多连锁效应。”覃歇民高兴地说。
九子鞭、山歌调、长梯隘,旅游起宏图
今年春节,湖南卫视《新闻联播》的一档“魅力馨年”节目对湖南各地的少数民族过年风俗进行了专题推介。其中,长达7分钟的《幸福“赶”着新年来》专题,专门报道了罗坪乡土家人“过赶年”的习俗。罗坪的土家山歌、九子鞭、薅草锣鼓等土家原生态歌舞也第一次整体走出大山,通过湖南卫视向世界进行了展示。
2010年春节,湖南卫视记者采访罗坪土家歌舞“九子鞭”。贺新初 摄
这是罗坪乡党委为打造“旅游罗坪”而锲而不舍实施着的一招妙棋。富有远见的年轻决策者认为,民俗与旅游是一对孪生姐妹。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原始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也具有奇特性和区域垄断性,罗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8%,仅山歌的普及率就达90%以上。打造“旅游罗坪”必须因地制宜,从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推介罗坪民俗做起。5年前,罗坪乡党委就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罗坪乡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领导小组,对所有健在的民间艺人进行登记造册,对所有山歌进行录音保护。乡党委挤出资金4万多元,制作了100多套民族服装和表演道具。能歌善舞的罗坪人积极响应,先后成立了15支民间文化艺术团。土家山歌、哭嫁歌、薅草锣鼓、九子鞭、抛刀三棒鼓、踩龙船、地花鼓等一大批土家民俗艺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为了营造民间文化的良好氛围,乡党委每年举办一次民间文化艺术节,通过各种比赛,评选出自己的“歌王”、“鼓王”等民间文化艺术之星。
中国建筑史上最壮观的土家传统建筑土家板壁天井屋。 贺新初 摄
为了传承土家民间文化,罗坪乡党委还在湖南省中小学率先开展了“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规定从小学4年级到初中二年级,所有学生至少掌握一门罗坪民间文化艺术。
为了推介罗坪的民间文化,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让这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走出大山,参加省市县里的演出。2007年5月13日,日本广播协会(NHK)《中国铁路大纪行》摄制组在石门举办反映当地旅游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节目,罗坪的“九子鞭”还向日本观众做了专场直播。
罗坪乡党委书记覃歇民在长梯隘村督查土家民居建设进度。 贺新初 摄
民俗有了传承,胜地需要发现。2009年“五一”期间,覃歇民带着乡干部对全乡旅游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长梯隘,罗坪乡一个古老、神秘、美丽的村寨——明清时土司百户长衙门所在地进入了覃歇民的视野。在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的长梯隘,有着天目洞、牙齿洞、观猴峡、青石林、红石林、观云台、东西湖、银杏王、榔树王、百果园、孔阶墓、吊脚楼、土司衙门、千亩茶园等不可复制的游览胜景。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千百年来,长梯隘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5公里的景区道路已经硬化,百亩青石林已露峥嵘,神秘的天目洞、银杏王开始接待游客。更令人惊奇的是,投资100多万元、中国建筑史上最壮观的土家传统建筑——由102根木柱支撑的土家板壁天井屋即将在这里竣工。这座土家传统建筑全部采用卯榫结构,没有使用一个铁钉,建筑格局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符合土家传统民居“天人合一”的理念。罗坪乡的决策者们寻访到了罗坪乡寨垭村两位年过六旬的土家木匠王昌林、柳丙如师傅,让他们主持设计和修建。两位老人高兴极了,给这座建筑取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银杏客栈。
罗坪乡长梯隘村天目洞奇观。 贺新初 摄
踏访罗坪,无限感慨!古老的罗坪正在青春焕发,因为这里,有一群充满激情的年轻基层领导不分昼夜地在为她谋划;古老的罗坪必将青春焕发,因为这里,有成千上万充满热情的土家儿女在不辞辛劳地为她梳妆!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贺新初
编辑:王振华
本文链接:https://wap.smrmnews.cn/content/2010/06/23/680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