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两型农业”发展的思考
石门县发展和改革局
“两型农业”,就是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为重点,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与旱作农业、集约生态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等节约型技术,推广应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业废弃物生成,注重水土保持和保护环境等环保型技术,大力培养农民和农业企业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观念,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等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的农业形态,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两型”农业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立足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两型”农业新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切实抓好以粮食为重点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化服务,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撑,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二是要大力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特别是大兴水利的重要机遇,紧密结合实际,大力推进水利建设,把建设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统一起来,加快推进大型综合工程建设,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数字农业”。
三是要千方百计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一方面,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生产经营收入。鼓励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养结构,扩大规模经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要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始终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务工收入,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深化农民住房产权抵押、土地流转、林权抵押等改革,努力增加农民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四是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推进县城和中心镇的提质扩容,强化产业支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突出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积极引导农民就地就近有序转移,消除县城和小城镇户籍限制,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城乡对接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建宜居城镇和宜居村庄。
五是要大力培养现代农民。加强农民的现代意识教育,注重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农民的生产技术培训,着力培养一批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注重在农村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
六是要巩固农业生态环境。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良好的森林植被覆盖可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改善生态、净化环境。我县以山地为主,为增强抵御风雪水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就要进一步巩固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
我县“两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重点和难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我县是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农业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新农村建设来扩大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消费,以此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质量与效益,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生产方式改造提升我县水稻、玉米、油料等传统农业。抓住我县实施国家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机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依靠复种扩面、技术推广、改良土壤、良种良法、防灾保产等手段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总产稳定。重点改造提升柑橘、茶叶、蔬菜等支柱产业。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探索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依托壶瓶山茶叶有限公司、盛节节高公司、金湘源等公司,积极推进农产品基地化和标准化生产,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培育发展现有的亚辉果业、恒园果业、袁哥、太青、寨垭等柑橘、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服务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信用担保和农村小额贷款。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柑橘采摘游”等生态、旅游农业。抓住省市为民办实事工程的农村清洁工程、厅市合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机遇,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等生态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培育象壶瓶山茶叶有限公司、盛节节高公司、金湘源一样的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实现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的有效对接。扶持发展我县工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农产品加工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路子。加强品牌建设,把已整合的“石门银峰”、“石门蜜橘”等农产品品牌打造成在全国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 目前我县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衡量农业现代化的标准有“三率”:农产品的优质率,农产品加工率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农产品的优质率方面,茶叶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的优势产业,但我县茶叶的良种不到50%,在福建、浙江、湖北这三个省却分别达到了90%、70%和60%。油菜的品种出油率还不到35%。从转化率来看,农产品的加工率还不到30%,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而由于农产品知名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强,2010年,我县柑橘量虽然占全省的90%,但不到全县柑橘总产的1/3;茶叶出口5万担,不到总产的30%,其市场占有率显然不高,生产开拓潜力巨大。
要解决这些问题,抓紧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好优质种苗工程,农产品的加工工程,农产品的品牌提升工程,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程。每一个农业的主导产业,要重点培育1到2家龙头企业,集中打造1到2个主导品牌,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农业的转化加工率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和升级。
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依托国家相关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产业转移。依托落户我县的皂市水库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加快发展旅游、休闲、“农家乐”等城乡服务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扩大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引导和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就业,在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实行优惠措施。依托“阳光培训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
4.全面提高乡村规划建设水平。巩固我县县、乡、村文明县城、文明乡镇、文明村居等文明创建成果,以规划为龙头,以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以农民集中居住为导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乡村布局规划为依据,采取鼓励政策措施,推动农村新建改建住房按乡村布局规划进行。抓好村容村貌治理和乡镇集市的环境整治,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探索“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办法,逐步实行城乡垃圾集中处理。着力解决乡村饮水困难。推广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建立农村清洁能源体系。
我县发展“两型农业”政策建议
推进“两型农业”建设应当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这一战略重点,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农业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减弱农业生产的外部性负效应,全面推动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有力促进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1、实施结构调整,优化布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条件,本着市场导向、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域相对集中和人地和谐等原则,进行“两型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带。扶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2、科学利用资源,提高集约化水平。坚持农业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大力推广节约型的耕作、施肥、施药、灌溉等技术,促进农业走上低耗高效的道路。一是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是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实施“药肥减量增效工程”。三是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四是切实抓好农业装备节能工作。五是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集成推广良种良法,通过提高单产水平来克服耕地资源限制。六是发展多熟制种植,提倡立体多层农业。
3、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高度重视和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一是要加强对农村水源、土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二是要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按标准化生产要求,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三是加强农村中小企业治理力度,减轻其对农业用地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四是大力开展废弃物资源利用循环模式创新和示范。五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4、推进科技创新,搞好循环利用。强化科技对“两型农业”建设的技术支撑,既做好技术层次的创新工作,又做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工作。重点开发和推广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多途径循环利用技术。依托我县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加强废弃物就地利用、增值化产品、减量化和无害化生产。
5、创新制度体系,构建保障机制。将“两型农业”建设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严格规范和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或标准化生产标准;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加强和完善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制度;建立和完善“两型农业”建设目标责任制、奖惩制度,加强农业资源、农村生态环境的定期调查和监测;加强现有农产品品牌管理,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建立“两型”农业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突出支持重点。
[编辑 张友亮]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发改局
编辑:王振华
本文链接:https://wap.smrmnews.cn/content/2011/11/15/679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