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张金翠:山区贫困县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刍议
2012-09-24 15:21:49 字号:

 

 山区贫困县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刍议

——以湖南省石门县为例

 

  张 金 翠

 

  【摘 要】农村清洁工程事关民生,是一项民心工程。本文以石门县为例,论述了山区贫困县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价值,分析了现状,对破解山区贫困县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难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农村清洁工程 山区贫困县 建设

 

  在国家把武陵山片区建设成扶贫攻坚示范区、跨省协作创新区、民族团结模范区、国际生态知名旅游区,到2020年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下。石门作为该区贫困县之一,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抓住这一机遇,深化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特以湖南省石门县为例,就山区贫困县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供参考。

 

  一、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价值日趋认同

 

  农村清洁工程是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实施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为主线,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重点,推广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一项系统工程。加强这一工程建设的价值,社会各界正日趋认同。

 

  (一)是坚持人本执政理念,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政府能不能一年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已经成为体现政府执政能力的具体指标。石门县作为武陵山扶贫开发片区的一个山区县,农村清洁工程虽然规模不大,但已成为老百姓翘首以盼的好事,已连续两年列为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即已成为政府对农民及其公益部门的一种承诺。因此,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工作抓得怎样,既是衡量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指标之一,也是对各级农业部门工作成效和作风好坏最直接的检验。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一方面引起了社会对农业部门的关注,另一方面拓展了农业部门的行政职能。面对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职能部门要从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高度,切实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在老百姓心中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形象,让人民群众更加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使生活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二)是落实发展“第一要务”,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的战略选择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发展的滞后,致使环境“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以后,强烈渴望有一个清洁卫生、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石门通过两年的示范性清洁工程建设,农民群众已普遍认为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工作是政府的民心工程,是老百姓的幸福工程。政府及职能部门已经把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作为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的战略选择,抓紧实施,让农村和城市一样漂亮起来。

 

  (三)是全面建设“两型社会”,打造人民群众幸福家园的具体行动

 

  资源节约,环境良好,不能消极地等待,不是放慢发展,而是要通过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机制,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不仅工业需要节约资源,农村农业同样需要节能减排。湖南作为农业大省,稻草、秸杆和畜禽类粪便污染问题相当突出,全省每年产生的稻草和畜禽粪便分别是3000万吨和2.5亿吨,利用和处理率只有50%左右,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不可忽视源头之一。加上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正成为构建“两型”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农村清洁工程就是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抓手。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就是要走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路子,寓污染防治、废弃物利用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之中,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与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构建“两型社会”,打造人民群众幸福家园的具体行动。

 

  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成效非常显著

 

  农村清洁工程作为政府的民心工程,在石门实施以来,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可谓成效显著,前景光明。

 

  (一)科学规划,狠抓示范,项目在推进

 

  石门县严格按照农业部的部署,按照《湖南省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科学规划,精心组织,高标准地完成了5个示范项目的建设任务。在清洁生产方面,秀坪村技术推广入户率达100%,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500亩,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2500亩,开展农作物统防统治500亩,推广秸杆资源化利用技术1000亩。建设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6个;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池24个,示范户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建立了物业管理站,整修了入户路和乡间路,建起房前屋后禾坪1200平方米;实行雨水、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三水分离”;改厨、改厕、改水、改栏、改院50户。

 

  (二)成效显著,进展顺利,作用在彰显

 

  农村清洁工程是源头上对农村脏、乱、差现象进行有效治理,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农业生产清洁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先进生态种养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了绿色农业发展。通过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使用沼液等有机肥,减少了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每年每户节支增收1500元左右。通过获得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每年每户节省燃料费1000元左右。其次,提高了生态效益。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实现了“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道路硬化。”昔日农户门前污水四溢,垃圾成堆,蚊蝇漫飞的旧貌已一去不返,示范村环境优美,干净整洁,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新农村景象。通过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减少了化学物质对农产品和土壤的污染,提高了有机农产品生产比例,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再次,提高了社会效益。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村民的生活观念得到了新的转变,群众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规范,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新的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三、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难点亟待突破

 

  通过示范,石门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难点已日益显现,能不能突破这些难点,关系到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后续进展和最终结局,必须核心突破。具体方法有:

 

  (一)舆论先行破解认识统一难

 

  石门县作为一个山区贫困县,项目实施之初,群众观望者居多,通过组织示范户到县办清洁工程示范点秀坪园艺场等地现场观摩,使之有了切身感受,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电视广播扩大宣传,村民的建设热情日益高涨。县技术指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提高群众对清洁工程的认识,进一步调动了农户自觉参与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把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大事来抓,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

 

  (二)领导垂范破解力量组织难

 

  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是2011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我县二都乡千烽村被确立为项目实施村,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石门县农业局紧紧围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为民办实事实施意见的通知》(湘办发[2011]4号)的要求,按照省农业厅、省实事办下达的工作目标,坚持不懈抓好示范村建设工作。局长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紧密配合,环保站站长具体落实,加强沟通街接,把农业节能减排项目组装配套,发挥项目的综合效能,体现项目的综合效益,使农村清洁工作,整体推进,增加了不少闪光点。

 

  (三)整合资源破解经费投入难

 

  农村清洁工程事关民生,各级政府都要从为民办实事的高度,加大投入。首先解决好配套工作经费,其次要建立健全市、县农村清洁工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在项目专项资金实际到位比较迟的情况下,可采取以奖代投、以奖代补等多种手段,确保工程建设按期完成。石门县采取由农业部门牵头,水利、国土、卫生、交通、能源等相关部门联动,将新农村建设、沼气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清洁饮用水工程和卫生部门的粪便处理工程项目结合起来,增强资金使用的聚合效应,提高了工程建设实效。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加强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使清洁工程成为阳光工程、廉洁工程,有力的防止了资源的浪费。

 

  (四)乡规民约破解质量保障难

 

  农村清洁工程是一项事关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国家已将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列入中长期规划,各级政府应出台有关规章制度,将农户“三包”责任制纳入乡规民约的内容,明确群众自觉承担垃圾处理的义务,通过乡规民约改变群众的卫生陋习,培养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此同时建立相关服务体系,实现由点到面的跨越,强调标准的统一性,各地均按技术标准和工程建设参数施工,强化精品意识,加强质量监管,确保质量第一,切实把每一个清洁设施都当作“凝固的乐章”来精心“谱写”,并不断完善功能配套,丰富农村清洁工程的发展内涵。这样有了群众的监管,清洁工程的建设的质量自然就有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全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划(2010—2015)》

  2、《对益阳市农村清洁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3、黄其萍,《在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技术培训班上的讲话》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石门县委党校)

 

       [编辑 张友亮]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张金翠

编辑:王振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