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覃业彦:大学新生寄衣回家清洗折射教育缺失
2012-09-30 10:53:48 字号:

 

 大学新生寄衣回家清洗折射教育缺失

 

  近日浏览网页,一则9月19日刊发在《城市信报》的报道着实刺人眼球。9月16日下午3时,居住在大连沙河口区马栏街道兰青社区74岁的周奶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送快递的。周奶奶打开快递件一看,满脸无奈:原来是刚上大学的孙女寄回来的,开学一星期多,孙女寄回来一大包衣服和7双袜子,让她帮着洗。

 

  读罢唏嘘不已,却也不足为怪。毋庸置疑,大一新生把衣服邮寄回家清洗,不管造成这起个例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现象足以折射众多的教育问题。

 

  独立生存教育的缺失。洗衣服,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家务活和生存技能,可“天之骄子”却不愿干,且不惜用邮寄的方式来完成。个中投射的不仅是家长过分溺爱,更是学生独立生存能力的严重不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可教育法规说得再生动,落实到具体实际生活,家长特别溺爱孩子,就像新闻中的奶奶,就是不让孩子干家务活。学校又太注重“分数崇拜”,不愿用太多时间提升强化生存意识。久而久之,孩子的生活技能就会严重退化,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干,都不愿干,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意识。出现“寄脏衣服回家洗”也就不奇怪了。从这个角度说,大一新生将衣服邮寄回家清洗,个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根源并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庭,在于我们的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的失衡。人们都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却忽视了知识的全面性,知识不仅仅是指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包括德智体美劳的诸多方面的知识。我们小时候就接受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然而,在激烈竞争的改革年代,人们逐渐忽视了这一点,一古脑地啃书本,只会学习,不会生活;完全让父母设计,不会规划人生;只愿意提升自己的分数圆自己的梦想,不愿做公益性公共性的奉献。还有的孩子极端自私、自我中心意识很强、情感冷漠、幸福指数不高、快乐情绪不多,责任感不强等。孩子失去的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积极乐观、自力更生的生活态度,是自立自尊、坚强承担的秉性和独立人格。我们在认真培养“会考试的孩子”,而不是“活生生的充满兴趣的人”,这才是教育的重大缺失。不错,那个大一女生是奶奶溺爱出来的恶果,但我们的教育制度如果不唯分是用,如果实行平衡的全面教育,我想,那孩子应该明白自己干的是什么事。借助“寄脏衣服回家洗”的狼狈,让我们抛开过分的“分数和升学率崇拜”,将独立生活和生存教育落到实处。

 

  教育该深深地反思。大学新生从受不了军训的苦到开学8天竟把脏衣服寄回家,我们谁都会责怪目前孩子的娇生惯养,家长们溺爱过度。而孩子们这么低能,或许是一种成长的畸形。未来的任何苦难或磨难,都是他们难以承受的。这难免让我们担心、忧虑。同时,我们更该反思。而这种反思,自然是要联系到我们家长自己这一辈人,反思自己是如何度过青少年时光的,自己同自己孩子一般大时,有着怎样的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是与家长共同参与社会生产实践,创造家庭收益。目前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现象或问题,都是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使然。他们的日常活动,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培训,还是培训。当学习、培训成了孩子们日常的重中之重,学校也出于考试成绩以及诸如安全之类的考虑,缺少素质培养及演练,全部时间都让位于学习,除此再无别的,那么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缺乏忍受忍耐力,等等,也就不难理解了。而这显然与当前的教育现实有关,是片面追求教育质量直接造成的结果。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覃业彦

编辑:王振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