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覃业彦:学生人人当“官”有何不妥
2012-10-18 09:15:23 字号:

  

学生人人当“官”有何不妥

 

  报载,白托用餐管理员,走读生路队长、花卉管理员……这些听上去奇奇怪怪的职务,全是湖南省长沙市青园小学一(1)班的班干部岗位。全班59个孩子,班干部岗位就有59个,通过孩子们填意向表、召开家委会讨论候选人、再由学生竞聘演讲,最终确定职位人选。至于班长一职,则由全班学生按学号轮流担任。(9月24日《潇湘晨报》)

 

  针对该班此举众说有异。笔者以为像如此让学生人人当“官”的做法没什么不妥。

 

  读罢此新闻,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亲历。从教26载,我在学校二层行政岗位上工作了21年,虽未能力成绩超越,却也还算得心应手,真得感谢学生时代有幸担任了班组干部,能力得到了培养。

 

  乍一看,让学生个个当“官”,这么做容易让学生从小受到权力、官本位等思想的侵蚀,其实该班主任特意将班级工作进行拆分,共设置了59个职务岗位,59个岗位都是服务性岗位,与其说是59个“官”,不如说是59名“服务员”。如此做目的是让每一名孩子都有锻炼的平台和表现的机会,既然人人都是班干部,大家都可以在自己负责的领域发挥带头作用,当孩子们没有了所谓“差距”之后,谁做得更好,表现得更优秀,将成为他们竞争的主要方面,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每一项工作都能在学生的努力下顺利完成,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同时,使班级气氛更加活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和人生观,这正是教育公平公正的一种体现。家长要转变传统观念,不要一味地认为班干部是一种荣誉,它只是一个服务岗位,只要学生自愿,在班级管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就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当然,这还需要老师正确引导,让学生们认为当班干部只是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而不是特权。否则,就容易滋生学生的权力意识,异化教育的本质。

 

  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谁是集体的真正主人,谁就会得到最好发展。让学生当“官”,有机会参加集体活动,成为积极分子,既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找到自信,有归属感,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更重要的是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公民教育的本质上,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可谓一举多得。有何不可?

 

  其实,时下,是个创新的时代,教育管理上任何尝试都应该值得肯定。即使在探索途中出现了偏差,也应该理性看待,千万别动辄上纲上线。看待小学生人人当“官”,也应如此,何必大惊小怪?(覃业彦)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覃业彦

编辑:王振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