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杨万龙:从“三个女人过河”的故事谈跨越中西的管理文化建设
2012-12-18 17:00:57 字号:

 

从“三个女人过河”的故事谈跨越

 

中西的管理文化建设

 

 

杨 万 龙

 

一、“三个女人过河”的故事梗

 

有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女人(其中一名教师,两名学生)在正要过河时,突遇山洪暴发,眼看就有生命危险。这时河对岸走来了两个男人,他们听到三个女人的呼救后,放话说,要救你们可以,两个年轻妹子必须陪我们睡一觉。三个女人面面相觑最后女老师说,你们看着办吧。

听到这里,人们自然少不了议论:首先是对这两个男人提出尖锐批判,认为他们乘人之危,提出了违反传统道德的苛刻条件,是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在作怪;其次是认为这个女教师不负责任,不讲原则,违背教义,把皮球踢给了两名女学生,不堪为人师表;再次是对那两位女学生深表同情,因为能够救们的两个男人,是那么不仁不义,提出了根本无法接受的条件;能够给们指路的女老师,态度又不明确,而且把最终决定权交给了她们,她们将如何是好?难道除了答应两个男人的条件,失去贞节,苟偷生;或是拒绝两个男人的条件,保住贞洁,一死了之就没有其他路可走了?

据说后来这两个女学生对两个男人说,只要你们把我们(包括老师)救过河,一切问题都好商量。两个男人一听,希望大大的,很快把他们三个人接过了河。过河后,两个女学生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两个男人感化了,不仅不要她们陪睡,而且连声说,对不起,我们不过是说来玩玩,并不想真的那么做。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事后,女老师对两个女学生说了一席话:我对你们的教育总算没有白费。你们用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教育感化那些具有西方传统文化特质,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人,真了不起!你们坚持以我为主,融合中西方文化,实现跨文化管理的做法很值得推广。

 

二、“三个女人过河”的故事给的启

 

三个女人面对危及生命的险情,在没有任何能力,只能靠救助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沉着应战,抓住机遇(可以帮他们过河的两个男人),开启智慧的头脑,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促进中西文化的融合,实施跨文化管理,使过河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这是一个创造。下面我们从管理文化建设的角度,做一点具体分析:

首先是要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差异没有对错,关键是要正确对待,科学处理。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家,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深。一些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依然现代中国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北京同仁堂的人和思想,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荀子的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百事不费,强调是“人和作用。古代管理思想家们认为,人固然有生物属性的一面,要谋取利益,但也有社会属性的一面,有时也会舍生取义因此要求人们能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西方文化中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以及以利润最大化为终极价值目标,一切着眼于个人、尊重个人,奉行能力主义,使成为胜利者等等,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差异可见,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其主要表现一是在人的本性方面,中国的思想家持道德本性论,他们眼中的人是一种道德社会人;而西方思想家持理性本性论,他们眼中的人是一种理性经济人。二是在个人和群体的关系方面,中国思想家偏重于群体秩序中的个人,讲人伦;西方思想家偏重于个人组成的群体,尊个性。前者从群体的尊卑秩序讲个人,后者从个人利益得失讲群体。三是人与国家的关系看,中国古代思想家往往都是君主制的拥护者,有尊君保民的思想传统;而西方古代思想家偏重于讨论国家的起源,有社会契约论的思想统。前者强调国家政权应保护人们的正常生活,后者强调国家政权应体现人们的意志。四是在人的权利和义务方面,西方重权利轻义务,并直接去探求一个人究竟有哪些权利;中国则把权利和义务渗透在宗法人伦中,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思想。五在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中国思想家强调以修身为本,把放在价值观的首要位置;西方思想家强调的重要性。在现代的组织文化中,依然打着中西文化的烙印比如在中国的组织文化中强调的是”与“坏”的区分;在西方组织文化中强调的是的区分。前者是为了可以,后者是宁愿不好也要这些文化差别,在现代社会管理中产生冲突只有解决好这种文化的冲突和碰撞,才能真正在社会管理中跨越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棘手问题。故事中的两个女学生,勇敢面对不同文化差异(假定三个女人代表中方文化,两个男人代表西方文化),采取“内方外圆”和“先圆后方”的办法,答应两个男人救他们过河的条件,说:“只要你们把我们(包括老师)救过河,一切都好商量。”这样处理问题,既尊重了对方提出的条件,又没有把话说死,留有充分的余地,这种主动退让,缩小差异的做法,为实现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如果当时两名女学生只想到保持自己的贞洁、清白,宁愿去死,也不答应那两个男人的条件,就会失去生存的机会,一切美好的人生愿景也就成为空谈。显然,这是不可取的。

其次是要坚持以我为主,构建跨越中西文化差异的管理文构建跨越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的管理文化最核心的问题是解决好“中国化”的问题西方的管理制度、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是在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他的合理性。中国传统文化,同样也有不少合理的管理内核探索一构建跨越中西方文化差异现代管理文化模式必须借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吸收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确立起现代管理文化中的价值观、人本思想注重群体合作及人际关系的行为能力,并以此为促进发展的精神支柱动力。故事中的两名女学生,在答应两个男人救他过河的条件后,便开始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感化,放弃了原来的条件,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信心的表现,也是对中传统文化关于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人心是可以相通的观念的大胆实践,结果凭借自己智慧的大脑,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显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效的弘扬与发展。

再次是任何时候都要虚心体会情况故事中的老师说,“你们看着办吧”。这本身既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布置给学生的一道作业。从尊重学生人格的角度来讲,两个男人提出的是由两个女学生陪睡,女生是否出卖自己的身体,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决定。从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来讲,老师早在课堂上就讲授了相关原理,现在该是学生自我运用的时候了。老师说的“你们看着办吧”不是在逃避责任,更不是不负责任,而恰恰是尊重学生学习运用知识的自主权。这正如毛泽东讲的,“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应用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事这样看来,老师之言,无可厚非。

 

三、努力打造跨越中西的管理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命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我国文化建设既赢得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其中,管理文化的差距是我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挑战之一。我如何成功借鉴西方成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探索适应国特点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减少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是我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对管理文化的影响,挖掘中西方文化中蕴藏的巨大精神财富,融会贯通中西方文化,建立跨越中西的管理文化,对改善社会管理,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树立正确的跨文化管理打造越中西的管理文化的时候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跨文化管理观念。要承认并理解差异的客观存在,克服狭隘主义思想,重视对西方语言文化经济法律的学习和理解。任何一种文化都是通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逐渐形成的,都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意识,也都具有合理性其次要把文化差异看成是一种机遇和优势,而不只是一种威胁和劣势。文化的差异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但更多地是机遇。恰当、充分地利用不同文化表现出来的差异可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无限商机

二是选择正确的跨文化管理方式按照加拿大著名跨文化管理专家Nancy J. Adler的观点,进行跨文化管理的时候,常用的有三种管理式,凌驾、折衷和协同。凌驾指组织内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扮演着统治者角色,组织内的决策及行为均受这种文化支配,而其他文化则被压制;折衷是指不同文化间采取谅解与退让的方式,有意忽略回避文化差求同存异,以达到组织内的和谐与稳定协同,是指充分认识组织内各种文化的异同,不忽视和压制这些文化上的差异,而是通过文化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形成一种全新的统一的组织文化。这正是我们可资借鉴的跨文化管理方式

三是进行跨文化管理的能力开发进行跨文化管理能力开发,营造多种文化和谐发展的管理文化是解决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对所有进行文化敏感性语言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开发才能消除不同文化背景人们发生误会和冲突,或在冲突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同时,还要营造相互信赖真诚合作的氛围,减少跨文化管理的障碍。进行跨文化管理能力开发的主要内容:(1)文化的识别能力开发通过召开研讨会、授课、语言训阅读书籍、网站查询相关讨论和模拟演练等方式加强对西文化的认识和了解。(2)文化的处置能力开发。提高人们本土文化特征的分析能力,弄清楚本土文化是如何左右地人的行为的,真正掌握本土文化的精髓。(3)文化的操控能力开发。通过往国外工作或者出差等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氛围,获得应对西方文化的操控

四是明确跨文化管理的步骤和方法打造跨越中西的管理文化,实施跨文化管理,必须分作“三步走”:

一是认同。即通过沟通使一部分具有西方文化观念认同民族的愿景,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归属感自豪感,增进对组织架构和营运情况的了解,帮助尽快地融入日常运作。

二是规范。这就要求人们制定清晰、完整、稳定的政策和各种规章制度,并要求所有包括那些具有西方文化传统的共同遵守,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是融合。就是要发挥中华传统文化人性化管理和服务的独特优势,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再动之以情,对那些具有西方文化传统的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给予人性化服务,帮助他们除陌生感、孤独感,从而真正融为一体,合成一家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让我们以构建跨越中西的管理文化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立起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杨 万 龙

编辑:王振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