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础 重创建
提高三个指数 增强三种能力
县委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实施主城区带动,共圆城市梦”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做为位于主城区的楚江镇及其各社区是城市建设的主战场,肩负着城市品位提升和城市形象建设的重任,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围绕树样板、出经验,带动全县城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镇党委政府将不遗余力的抓好以下工作:
把握城市扩容建设机遇,激活社区造血功能,增强社区服务能力、执行能力和为民办实事能力。
随着社会服务功能下前移,社区居委会担负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社区服务设施的配备,服务大厅的建设,工作人员的待遇以及各种创建活动的推进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目前县财政给社区居委会的转移支付资金仅6万——12万不等,况且多数社区居委会集体固定收入在20万元以内,按照这些社区现有财力根本无法维持社区正常运转。导致各社区想尽千方百计,以各种理由和借口,争取资金,维持运转。为了彻底扭转靠讨钱保运行,靠争取非常规资金完善服务设施,靠上级扶持搞创建的局面。借城市扩容建设的机遇壮大社区经集体济,让社区有良好的服务条件,有较强的实力改善服务条件,实现社区居委会服务能力,执行能力和为民办实事的能力“三力”齐升。县委县政府城市扩容建设与“三改”、“ 四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给楚江各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既有利于社区集体优良资产的开发利用,也有利于集体闲置资产的盘点。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社区集体经济建设支持政策,正确引导社区居委会解放思想,着眼长远,创新发展思维,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利用资产置换,联合开发,自主建设等多种措施,尽可能的为社区发展创造持续、稳定、足量的财源基地。力争通过城市扩容建设,把各社区由“输血”运转型,转变成为“造血”运转型社区。
服从城市提质建设大局,集中精力抓服务,努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县委县政府加速城市配套建设,实施城市改水、改路、改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美化、亮化、绿化、数字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标志着县城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今后三年内,楚江既是县城重点项目建设工程的主战场,又是“三改四化”建设——164公里供水管网工程、10万吨水厂扩改工程、71公里污水管网敷设等多项改造工程的主要施工阵地,楚江镇政府和建设项目所在各社区担负着全面搞好各项建设施工环境优化、矛盾纠纷协调、征地拆迁、临时用地补偿协调、压青腾地等一系列项目建设服务任务。
完善服务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各社区广泛宣传县委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把县委一个跨越总目标,实施五大战略,建成三个石门总体方略宣传到每家、每户、每个居民,让广大居民知晓县委建设新石门的决心,看到石门的未来和希望,激发民情,凝聚民心,唱响爱我石门主旋律。
配强城建服务工作班子。镇党委政府,把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干部充实到城建办公室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项目规划和进度要求,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实行人员定岗定责,把人员明确到项目,把矛盾纠纷排查与调处、施工环境协调、征地拆迁、临时用地补偿协调等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到人。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镇领导联系,一名镇干部负责,一套社区工作班子,一抓到底。
明确工作职责。镇党委政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项目所在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责任,明确专人配合协调处理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类矛盾和问题。
巩固各项创建成果,不断拓展创建内容,努力提高居民安全指数、幸福指数和文明指数。
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在巩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农机安全示范乡镇、市级文明村镇创建成果的同时,确保2013年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安全生产乡镇验收;2014年-2016年通过省级文明村镇验收;不间断的开展平安小区创建活动,到2017年,使全镇95%的小区达到平安小区创建标准;开展园林式社区、园林式机关、园林式小区、园林式庭院创建活动,到2017年,95%社区、机关庭院、小区庭院,居民院落达到园林式标准。
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活动。明确镇、居干部的工作责任,建立城乡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教育和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活动,把保护环境,爱护公共卫生。努力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号召转化成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时尚。开展省级生态村、市级生态村创建活动,到2016年,全镇15个社区全部通过省级生态村创建验收,使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开展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镇林业站制定园林式机关、社区、小区、庭院创建方案。制定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把绿化规划细化到每个机关庭院和小区院落。加强绿化技术指导,推进全民参与。力争到2017年,院落、庭院绿化率达到100%,95%以上庭院达到市以上园林式院落标准。
树立文明新风,开展创建省级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明确工作班子,制定省级文明村镇创建方案;指导各社区开展省级、市级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把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对社区党总支班子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力争每年新增1个省级文明社区和1个市级文明社区。到2017年,全镇8个城区社区通过省级文明社区创建验收,7个城郊社区通过市级文明社区验收,镇政府通过省级文明村镇验收,使居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开展省级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各社区工作责责,建立安全生产问责机制。着力抓好对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确保2013年通过省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验收。
开展平安小区创建活动。镇综治办制定出平安小区创建总体工作方案,并指导实施。明确各小区创建指导员,把指导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进度细化到月、量化到每项具体工作,把指导员的工作重点放在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完善小区管理制度和落实门卫及其门卫职责等工作上。建立以奖代投机制,明确社区居委会联系援建单位的义务和职责,把援建单位的工作重点放在完善物防、技防设施上。把平安小区创建工作做为对社区居委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争取每年新增20个小区达到平安小区标准,到2017年,全镇平安小区覆盖率达到95%以上,让居民住得放心,睡得安心。
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加速小康社会进程,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建立镇、居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提高自然灾害救助能力,创新居家养老补助方式,切实提高弱势群众的生活质量。下大力气消灭交通死角,安全饮水死角和通讯盲区。
制定民政保障体系建设方案,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信息台帐;建立低保动态管理信息报送机制,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原则;制定自然灾害救助预案,明确各社区居委会对自然灾害预防、处置和灾情报告职责;制定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建设方案,建立提高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失能老人帮扶机制,配备专门工作人员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引导老人自觉参与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到2015年,8个城区社区全部成立居家养老中心,配备老年工作专干;制定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管理制度和开展贫困助学、扶贫助学方案。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案,建立社会保障信息库。进一步拓展劳动就业岗位,创新劳动技能培训主式;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新农合、新农保扩面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开展交通死角调查走访,摸清全镇交通死角、安全饮水死角、有线电视、电话、宽网盲区等情况,结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建设,制定相应解决方案,通过三年努力,彻底消灭交通死角、安全饮水死角和通讯盲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开展危房户、无房户、棚户区调查,向县政府递交相关调查报告,制定危房改造方案,无房户解决方案,棚户区改造方案,到2017年彻底消除无房户,危房户、棚户区和城中村。(廖琪宁)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廖琪宁
编辑:王振华
本文链接:https://wap.smrmnews.cn/content/2013/09/10/6789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