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山镇践行《格言》治家的社会管理学思考
——兼论《格言》的政治符号特征与功能
杨 万 龙
2011年以来,湖南省石门县夹山镇党委、政府依托广大干部群众,弘扬中华传统德治思想,挖掘本土家教文化精粹,融入当今核心价值理念,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治家《格言》,开启了以其洗心革面的家教新风,回应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关精神,从社会管理学角度进行思考,谈几点看法。
一、《格言》也可作为一种政治符号
社会管理学认为,社会管理的实质就是根据社会规律自觉地控制人们的社会活动,在社会管理中制定选择对人的行为、群体活动和社会运行施加积极影响的方法。运用政治符号进行社会管理,就是管理者选择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党历来重视政治符号建设,把自己的政治理论、政治纲领、革命旗帜、标语口号、红色歌谣、领袖肖像、英雄人物以及革命纪念日等都作为政治符号进行广泛宣传,用以标显政治特征、宣示政治主张、表明政治态度、规范政治行为、加强政治沟通、激发群众情感,收到了治国理政的良好效果。夹山镇党委、政府把《格言》用以治家,进行社会管理,使之具有了明显的政治符号特征。
首先是具有标志性。政治符号是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它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徽、国旗、国歌、领袖肖像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标示作用。奥运会颁奖时升国旗,外国领导人到访后奏两国国歌,群众游行举领袖画像,都是在传递特定的政治信息。它可以对人们的情绪产生直观的刺激作用,从而形成特定的心理效应和思维定势。践行《格言》治家,传递的是“以德治家”的政治信息,这样《格言》便以政治符号的身份,代表着镇党委、政府在社会管理上的政治主张,受到广大群众的遵从,而成为该镇政治文化的重要标志。
其次是具有目的性。政治符号具有将人民群众集合起来朝着共同目标前进的巨大潜力。因此,社会政治组织,经常借助政治符号来动员和组织民众,使之产生一种政治归属感,为着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夹山镇党委、政府发动群众,对那些弘扬传统美德的俗语、锦句、箴言、家训等进行挖掘、整理、提升,形成《格言》后,采取领导带头,干群参与,多管齐下的办法,掀起践行《格言》治家的“学、用、讲、评”活动热潮,其“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夹山”的政治目的是十分明确的。
再次是具有工具性。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认为,政治符号是指那些在某种程度上运作于权力实践之中的符号。它不仅包含历史事件的道德价值,而且更包含着某种历史的必然,完全可以成为干部群众解开现实生活之谜的密码。夹山镇两合村一户人家,母亲催贪睡懒觉的儿子起床,可儿子却迟迟不起,并对母亲说:“你长得像个‘马脸’(指母亲长得丑),喊、喊、喊什么?”其母气愤之极,把儿子从床上拉下来,拽到《格言》挂画前,指着“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一句,要他念。儿子自知理亏,羞愧不已,逐向母亲谢罪。从此,儿子声叫声应,母子关系变得十分融洽。可见,《格言》已经成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其工具性特征,也毋庸置疑。
综上所述,《格言》作为一种政治符号,它“既是携有政治信息、具有政治意义的物质载体,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沟通媒介。……既是权力实践的产物,又是权力运行的服饰,更是权力行使的手段”(胡国胜:政治符号及其功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9)。
二、《格言》具有多种社会管理功能
《格言》作为一种政治符号,正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维护和促进夹山镇广大民众的社会生活走向秩序化、规范化,并向着深度和广度进军,从而走出一条“社会治理”的新路。其社会管理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承载德治文化的“集装箱”功能。《格言》,以简约的文字,揭示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要义,不仅使以德治家的家教文化得以传承弘扬,而且为现代社会建设开出了一副副“道德良方”,不失为承载中华德治文化的“集装箱”。
一是从人本观念出发,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格言》通篇贯穿着修炼个人品德的训示:有教育晚辈孝敬长辈的——天地为大,父母为尊。有期盼个人励志向上,成就事业的——入学贵年少,赏花趁早春;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有要求个人修心养性,完善自我的——火要空心,人要虚心;利令智昏,灾祸随身;知耻近勇,知足常乐;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有劝说个人遵纪守法,践诺守信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理走遍天下,违法寸步难行;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多行不义必自毙,积善之家有余庆。有勉励个人自觉反思,交友慎行的——静坐常思己过,吾日三省吾身;君子之交谈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跟好人,学好样,说好话,存好心……囊括了个人品德养成的殊多方面。
二是按单元概念定位,强调家庭美德的培育。《格言》通篇都是讲治家的,但在家的单元概念下,围绕培育家庭美德,更有浓墨重彩的地方:有阐明家国关系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安天下稳,家和万事兴。有传授治家经验的——传家二字耕与读,败家二字盗与奸;破家二字毒与赌,守家二字俭与勤。有教育家人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再多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世上莫过手足情,打断骨头连着筋。有宣传婚育观念,建设美满家庭的——女大当嫁,男大当婚;男女平等,少生优生;近亲结婚,祸延子孙;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少来夫妻老来伴,一日夫妻百日恩;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家之计在于和。有注重子女教育的——严管严教出好苗,娇生惯养生祸根。有强调搞好邻里关系的——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打不断的亲,骂不走的邻……涵盖了家庭美德的各个层级。
三是用责任意识规范,崇尚职业道德的修为。《格言》虽没有把职业道德的内容全部列出,但也有多处涉及:有嘱人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人心换人心,八两对半斤;为人要正直,处事要公平;清白立身真富贵,诚信待人有知音。有劝人勤奋好学,提升素质的——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教人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心术不可得罪于民众,言行要留好样予儿孙……顾及了职业道德的主要方面,强化了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四是以爱国主义引领,突出社会公德的弘扬。《格言》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从多方面弘扬了社会公德:有告诫人们遵守秩序,注意安全的——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春;凡事需谨慎,安全牢记心;过街走斑马,直行看绿灯。有引导人们文明生活,科学健身的——养身在动,养心在静;平安是福,健康是金;睡如弓,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头要冷,脚要热,心要平,气要通;粗茶淡饭养身体,好酒贪杯百病生。有提醒人们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生态家园好风水,污染环境害子孙;青山绿水养人性,飞禽走兽任其生。有要求人们爱家、思乡、感恩、报国的——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饮水要思源,为人莫忘本;树高千百丈,叶落总归根;位卑未敢忘忧国,赴汤蹈火为人民……反映了社会公德的不同侧面,展现出社会主人的高尚情愫。
显然,《格言》作为政治符号,已经成为承载中华德治文化的“集装箱”。
(二)实施党群沟通的“连心桥”功能。党群沟通的实质,是一种政治思想的交流。党与群众的互动也必须通过政治符号来进行。从施政实践来看,很难想象,没有政治符号,党和政府能够很好地与广大群众进行政治沟通与思想交流。我们党是一个善于运用政治符号,化解社会矛盾、管控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团结的政治上成熟的党。党致力于把政治符号建设与总结历史经验、提升执政能力、坚持群众路线、创新传播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使执政为民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以开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实践证明,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夹山镇党委、政府带领镇、村干部群众运用《格言》这一政治符号,收到了立杆见影的沟通效果。该镇的两合村,是一个出了名的后进村。全村种有柑橘2000多亩,可村上的一条简易公路却因沿线的14个农户在路边建房、打井、种菜、弄得车子开不进,橘子卖不出,群众意见很大。拓宽村道,成了十多年来的“老大难”。2012年夏天,支村两委从县里争取到路面硬化资金,但村道宽度达不到5.5米,主管单位不发施工令。村支书李井菊和70多岁的村治家格言民间事理事会会长陈文朗,带领10多名成员,到各家各户宣讲《格言》。使广大村民深受教育,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柑橘卖不出,是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的说,谁都想致富,但“要想富,先修路”……就是这些耳熟能详的《格言》,解开了那14个农户的心结。不到两个月,路面硬化全部竣工。当年,柑橘销售价格就提高了三成。两合村的事例告诉我们,《格言》的确成了党群沟通的“连心桥”。
(三)进行意念整合的“新武器”功能。意念整合的过程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取得一致的过程。这同样需要一个情感一致、为人接受的政治符号。琳恩·麦塔格特在《念力的秘密》一书中说,“整个宇宙是由一个浩瀚的量子能量场互相连结。心思意念可以产生具体能量,如果善加利用,这种能量不但可以改善个人生活,而且(透过众志成城)足以改变世界”。笔者认为,他讲的“心思意念”,值得重视。实际上,我们党无时无刻不在做意念整合与愿景认同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在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意念整合。夹山镇党委、政府在践行《格言》治家中,以书写“中国梦”的夹山篇章为己任,带领全镇干部和镇、村“格言治家民间理事会”成员,按照“党群互动,镇村联动,家庭自动,师生齐动”的方法,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宣讲《格言》;将其编成说唱、小品、双簧、对鼓等文艺节目演唱《格言》;在各中、小学举办朗读、背诵比赛普及《格言》;利用QQ群、社交网站、手机短信等现代媒介传播《格言》。该镇的孙家岗村和双龙村还把《格言》做成挂画、匾额,每逢喜庆场合,作为贺礼赠送;有的村更是把诵读《格言》融入新婚夫妇结婚典礼的仪式之中,让其终生难忘。与此同时,对每个家庭实施评星定级,一月开一次广播会宣布,一季度一次在墟场上张榜,每半年开一次户主会公示,促进家庭自治,个人自律,真正形成了一种“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社会自治局面。显然,《格言》作为一种传承中华德治文化的政治符号,已经成为农村基层党政组织对广大村民进行意念整合的“新武器”。
(四)凝聚群众力量的“粘合剂”功能。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路线是我们致胜的法宝。然而,要走好群众路线,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也必须借助政治符号来完成。过去,我们的党、政府和军队经常以发布政治宣言、政治纲领、政治声明、政治训令等政治符号,通过层层动员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对广大民众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鼓动,争取民众的参与,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社会改革目标。在今天这样“思想意识多元化,价值观念差异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一种载体和工具把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个人梦想融入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中国梦”中,形成庞大的追梦团队。夹山镇党委、政府按照“拜群众为师,从群众中来;聚群众智慧,尊群众首创;到群众中去,领群众践行”的群众工作路线图,使《格言》的政治符号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收到了家教敦厚、民风纯朴、社会和谐的良好效果。原来,该镇每年平均发生矛盾纠纷不下360起,到2013年上半年,减少至89起,其中在一线调解成功的达73起,占了总数的80%以上,排队上访的现象已不复存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重症患者和刑释改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违纪人员等社会管理难题,由于在践行《格言》治家中对前者采取“亲帮亲、邻帮邻”的办法“三结对”,对后者按照“人民参与法治建设”的要求,由司法所、派出所和各自家庭实行“三捆绑”,也得到了妥善解决。现在,该镇已呈现一派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好态势,“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得到了统筹兼顾,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获得了“常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红旗单位”、“常德市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先进单位”等殊荣,《格言》凝聚群众力量的“粘合剂”功能正在日益彰显。
总之,《格言》作为承载德治文化的“集装箱”,传承和弘扬其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开启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作为实施党群沟通的“连心桥”,搭建和打造出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广阔平台,开拓了对农民群众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作为进行意念整合的“新武器”,约束和规范着农民群众的言行举止,开创了和谐村镇建设的新局面;作为凝聚群众力量的“粘合剂”,锁定和瞄准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目标,开辟了达成共同美好愿景的新征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格言》的政治符号功能必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最终成为“社会自治”的新规章。
三、《格言》治家还应进一步深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管理的理想状态,就是社会自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讲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时,特别强调“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笔者以为,夹山镇践行《格言》治家已朝着“社会自治”的“理想状态”迈出了一大步。今后应在依法治国的大前提下,“强化道德约束”,深化《格言》治家,真正做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篇大文章。
(一)以“诚”立命,激活守信践诺正能量。说话算数,说到做到,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守信践诺的优秀品格,也是不可多得的社会发展正能量,其核心就是一个“诚”字。孔子说,“人无信不立”;孟子讲,“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是社会人的立命之本。践行《格言》治家,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把《格言》的精神落实到行动上,坚定理想信念,练就优秀品德,弘扬忘我精神,永葆进取锐气,并通过开展“守信承诺”、“践行竞赛”、“信用评估”、“表彰先进”、“推介典型”等措施,激活守信践诺正能量,凝聚民众智慧,搞好社会自治,维护安定团结,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家园。
(二)以“点”带面,建立和谐平安示范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践行《格言》治家,是社会治理的创新举措,必须坚持以“点”带面的方针,采取创建“和谐平安示范区”的办法,以不断提高综合治理的工作水平,有效预防性质严重的犯罪活动,努力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逐步建立家教育人的长效机制,从而达到“社会自治”的“理想状态”。
(三)以“总”促创,打造《格言》治家升级版。以《格言》为武器,加强社会治理,必须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边创新,这就是所谓“以‘总’促创”。具体来讲,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抓阵地,开辟“格言文化”研究场所。定期进行课题调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升理论认知层次,大胆创新内容形式。二是造舆论,举办格言演艺宣传活动。演《格言》戏、唱《格言》歌、猜《格言》谜、跳《格言》舞、诵《格言》诗,形成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不仅让《格言》进村入户,还要让它进脑入心。三是兴产业,打造《格言》文创艺术精品。如建《格言》墙、编《格言》集、办《格言》刊、出《格言》牒、绘《格言》画、制《格言》匾、烧《格言》瓷、织《格言》布、绣《格言》花,推出各种镌刻有《格言》的手工艺品,形成一条生产《格言》艺术精品的产业链,让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娱等方面都打上《格言》的烙印。四是抓推介,展示《格言》治家丰硕成果。借助多种传媒手段,推介践行《格言》治家的物质精神成果,让全社会分享应用,从而不断打造《格言》治家升级版,回应社会各界的新期待。
(作者系石门县人文科学研究会会长)
来源:石门新闻网
作者:杨万龙
编辑:王振华
本文链接:https://wap.smrmnews.cn/content/2013/11/25/6788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