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赵这丫头真不错,我亲女儿没做到的事她都帮忙做到了。”近日,在磨市镇磨市社区脱贫攻坚“三回头”走访中,当相关工作人员问其对帮扶责任人的满意度时,80多岁的贫困户向绪金老人连忙竖起了大拇指。
从第一次登门拜访的“刻意回避”甚至是“三缄其口”,到今天为帮扶责任人赵丹点赞,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近1000个日日夜夜,但当初那些场景对赵丹来说仍然记忆犹新。特别是当时在她的再三追问下,向绪金老人说的那一句:“就当我没生过这个儿子”,一直让她心中有一种隐隐地痛。
登门走访拉家常
是的,向绪金老人的家庭是磨市镇政府干部赵丹的帮扶对象之一。经多方打听后才知道,老人的难言之隐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向绪金老两口虽然有一儿两女,但是儿子失踪多年、杳无音信,两个女儿都已经外嫁,自身生活比较拮据,更是无暇顾及他们老两口,两老的生活一度陷入贫困。虽然2017年享受了危房改造政策,但旧房与哥哥共同享有,由于分配不均一直未能拆旧,赵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入户与老两口进行沟通,一方面给予他们一些生活上如孩子般的温暖,另一方面与他们分析利弊、耐心劝解,终于在2020年4月达成共识,帮助他们新修了厕所和厨房,并成功拆旧。考虑到向绪金已有82岁高龄,其妻覃春明长期患病,赵丹在了解相关政策后主动与村里沟通,今年1月份通过民主评议向绪金吃上了低保,解决了老两口的后顾之忧。此外,赵丹还积极落实当地消费扶贫政策,帮助其成功售出26斤土蜂蜜。由于平常只有两位老人在家,赵丹担心他们的安全问题,经常抽空去看望他们,与他们聊天,并协助做一些家务事儿。
赵丹走访慰问
据了解,45里商溪河穿岩越壁,贯穿磨市全境,滋养着这一方红色土地的万千子民,在磨市新镇小河口与渫水相融。就在这河流交汇之地,以前的河口、大福、榔树、官坪四个小村加磨市墟场合并而成今天的磨市社区,总面积达10.8 平方公里,全居耕地2993亩,共有1434户,总人口为3523人。磨市社区现有低保户34户46人,五保户21户21人,重残户26人,重病户3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2户200人,自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经过攻坚脱贫人口有79户197人,2020年拟脱贫3户3人,最终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商溪河畔的磨市社区新镇一角
商溪河畔,与磨市集镇隔河相望的官庄村的建档立卡户唐植进也是赵丹的责任帮扶对象。三年前,唐植进还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户,不仅缺乏青壮劳动力,还因病致贫看不到半点脱贫致富的希望。一家四口,母亲陈玫林年事已高,妻子卢秋华患乳腺癌,均不能下地劳作,女儿唐明珊正读高三。妻子昂贵的医药费、女儿高昂的学杂费和日常的生活费对于他们那个家无疑是最为沉重的负担。屋漏偏于连阴雨。2016年,唐植进不慎摔倒导致盆骨骨折,更是让这个本就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迫于生计的压力,伤势尚未痊愈的唐植进还是外出务工为生计奔波。
赵丹走访慰问唐植进家
“一超过、两不愁、四保障。”怎么办?这个家庭的脱贫计划、脱贫帮扶措施应该怎么办?看到这样的家庭境况,帮扶责任人赵丹是既心疼又担忧,真的一时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去帮助他们。思考良久,她决心还是从为改善唐植进一家的生活条件做起。在权衡比对唐植进家的收入支出,并且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后,赵丹积极联系协调,帮助卢秋华申请了一万元的两癌救助基金,从社会救助的方面暂时缓解了来自高昂医药费的经济压力。考虑到他们的房屋湿气重,不利于老人居住,更不利于卢秋华身体的恢复,赵丹便联系了官庄村的扶贫专干及时对其房屋进行危房改造评估,在得知符合危房改造条件后的第一时间主动帮忙联系,确保尽快落实到位,而在房屋修缮的过程中她全程跟踪,直到完工后唐植进一家住进了亮堂堂的新房,赵丹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落了下来。通过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让这个家庭的生活状况逐渐向好,重燃了唐植进一家对于美好生活的信心。
商溪河畔的官庄村
“金仙阳,银渡水,有钱难买商溪水。”当地民谣忽然在笔者耳边回响,看着静静流淌的商溪河,仿佛觉得她在欢唱一首划时代的脱贫攻坚之歌。商溪河畔的扶贫故事,融入了无数扶贫干部的真情和汗水,正如磨市镇党委委员、政协联络处主任赵丹所言:“个人的事再难也没有群众的事难,个人的事再急也没有群众的事急。”
在这场浩大的扶贫攻坚工程中,无数扶贫干部的真情与汗水早就融入了商溪河畔的每一寸土地......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年贵 红霞 雅倩
编辑:杨年贵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smrmnews.cn/content/2020/06/22/749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