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难忘“十八洞”
2020-07-08 09:54:10 字号:

今年“七·一”,机关党支部组织到“十八洞”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总书记首倡“精准扶贫”之地,作为亲身经历了四年扶贫攻坚的我,对这新时代的“圣地”早就向往。

图片 1.png

进入“十八洞”的塑树大门,汽车走在平坦的沥青路面上,眼望崇山峻岭,满目碧绿;看到一批又一批打着党旗、胸带党徽的游客,熙熙攘攘;目之所及,屋舍俨然、青石板路面洁净无污;接触的村民穿着苗族的服装为做好接待工作,忙忙碌碌;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在自家门前搓着衣服,脸上写满幸福。偏僻的苗寨呈现的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一切都在诉说党的好政策给老百姓带了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图片 2.png

海拔800米,25度以上的山坡,人均8分田地,一方山水富裕不了一方人。这就让我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刚参加工作的中岭公社(后改为中岭乡,现为壶瓶山镇管辖),地理、气候、人均土地与“十八洞”是一样一样的。那时候道路不通,中岭的老百姓居住的是板壁木屋,条件稍好的能挡得住风,条件差的是用包谷梗围起来,南风打北浪;有的人家里没有灶,三条腿的桌子,就在火坑上面一个炉锅煮,老人们就在火坑前烤火过冬,腿子上都烤出伤疤,眼睛烤得红红的;公社的食堂每天都只吃两餐饭,干部都饿得发慌;我最先的工作是参加土壤普查,到了一个农户家里,没有油生锈的锅煎的洋芋,然后是稀得不能再稀的合渣汤,实在是难以下咽;上厕所是非常难的事情,一个坑两块木板,实在是难以下蹲。中心学校好像是一个榨油房,课桌是东倒西歪的。叫做“收入没超过、愁吃又愁穿、三个没保障”。我想在党中央打响扶贫攻坚总体战之前,“十八洞”村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感谢花垣县政协秘书长等领导的热情接待,我们有幸和总书记聊天的石爬专老人交谈合影,在和总书记握过手的杨老师家里品尝包谷酒。

图片 3.png

在施成富屋场聆听总书记首提“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故事,喝着“十八洞”甘冽的矿泉水,看到外来投资者正在建设的接待酒店项目,慢步在十分标准的绿道上,深深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的伟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党亲民爱民,作为我们一名基层党员更要爱党爱国,在消灭贫困的攻坚战中即使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图片 4.png

难舍十八洞,我买了一个小伙子的金瓜,杨老师家的猕猴桃酒,希望“十八洞”种瓜得金,日子像猕猴桃酒一样甜甜蜜蜜。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石门县政协经科外事委 刘凡中

编辑:杨年贵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