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在石门县融媒体中心举行。逸迩阁书院与石门县融媒体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订,标志着这座“中国最大的民办书院”与县域主流媒体正式缔结文化传播联盟。
悠长的书院文化与现代新媒介间悄然扣合的锁钥,开启了一扇通向未来的门扉。
七年沉淀:从藏书楼到文化综合体
“书院的根,深扎在泥土里,枝叶却向着天空伸展。”书院负责人周亮常常这样形容逸迩阁的成长轨迹。
2018年,当这座由高氏家族倾注心血、汇聚百万册古籍文献的私人书院在石门这片土地上悄然落成时,它承载的还只是一个家族对书籍的深情与执着。历经七年深耕,逸迩阁早已超越“私人藏书”的范畴,完成了文化价值的华丽蝶变。
步入书院,时间仿佛被书香浸润得浓稠而缓慢。七层书阁层层递进,从启蒙读物到深奥典籍,从泛黄族谱到珍贵地方文献,百万册藏书构筑起一座坚实的精神堡垒。这里,既是学者埋首故旧纸堆的静谧港湾,也是孩子们触摸历史的研学课堂;既是远方游客体味湘北人文风情的驿站,也是本地居民汲取文化滋养的日常去处。
当夕阳余晖为逸迩阁书院的黛瓦飞檐镀上一层暖金。我们一眼可以看到:书院深处,一位年轻的母亲正指着族谱上的名字,轻声为孩子讲述先祖迁徙的故事;古籍修复室内,老师傅屏息凝神,延续着纸页的生命;而崭新的数字化工作间内,技术员轻点鼠标,一卷珍贵的地方志影像正被上传至云端。
书院已经从单纯的“藏”,走向了“阅”“研”“游”“教”的多元共生。它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仓库,更成为一座生机勃勃的“文化综合体”,在当代重新诠释着“书院”二字所承载的厚重与活力。从家族情怀到社会担当,逸迩阁的每一次转身,都呼应着时代对文化复兴的深切呼唤。
定位未来:锚定“最具文化价值”坐标
在知识获取日益便捷、文化空间形式多样的当下,一座民办书院的核心竞争力与不可替代性何在?逸迩阁书院的思考清晰而坚定:唯有不断深化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内涵!
基于对自身优势的深刻剖析和对时代需求的敏锐把握,书院确立了更具前瞻性的战略定位:
中国当代极具文化价值的民办书院——超越规模与数量的比拼,专注于价值深度挖掘与文化贡献度提升。
中国书院文化传承与研究中心——系统梳理书院千年文脉,成为书院精神当代转化的思想策源地与实践高地。
以书院文化为依托的研学旅行基地—— 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体验式教育,打造深度研学标杆。
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的精神文化家园——依托海量族谱及地方文献,构建凝聚民族情感的文化磁场。
此次与融媒体中心的合作,正是实现这些宏大目标的关键支点。融媒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将极大提升书院作为“文化价值高地”和“精神家园”的辐射范围与感召力。
融媒赋能:为古籍插上数字的翅膀
“文化传承不能仅靠孤芳自赏,需要更广阔的舞台和更现代的传播方式。”石门县融媒体中心总编室主任杨年贵在见证签约仪式时真诚感慨。此次合作,正是为了打通文化瑰宝通向大众的“最后一公里”。
石门县融媒体中心,作为县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全媒体平台,近年来依托“中国记协东西协作平台(鄞州-石门)”,将东部浙江的前沿融媒理念和实践经验源源不断引入湘北。此次与逸迩阁书院联手,是一次“文化富矿”与“传播强手”的深度耦合。
双方将共同构建“逸迩阁书院融媒体传播矩阵”。一系列创新计划浮出水面:珍贵古籍的数字化扫描与云端共享,让孤本善本触手可及;“书院里的公开课”系列直播,将专家讲座从书院讲堂搬到千家万户的手机屏幕;围绕书院族谱资源开发的“根脉寻踪”互动产品,为海内外华人搭建起跨越时空的寻根问祖桥梁;利用VR技术打造的“云端书院”,则能让千里之外的访客沉浸式体验书院的层楼叠架与翰墨飘香。
“我们要做的,是让沉睡在书架上的文字真正活起来、动起来、飞起来。”石门融媒逸尔书香工作室人员介绍。古老的文字将在数字的维度中重新获得生命,以更轻盈的姿态抵达更远的地方。
文化传承:扎根乡土,照亮远方
“此次合作,标志着逸迩阁书院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新起点,也是石门文化事业向更高质量迈进的一个生动注脚。”周亮在签约仪式后发表深刻感慨,
逸迩阁书院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其物理边界。它像一颗深深嵌入湘北文化土壤的种子,汲取着石门深厚的历史养分,又将丰硕的文化果实回馈滋养这片土地。书院与本地社区紧密相连,是居民文化生活中的灯塔;其丰富的资源与独特模式,为石门县、湖南省乃至全国增添了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2025年7月21日,石门县融媒体中心逸尔书香工作室正式成立,标志着逸迩阁书院与县融媒的强强联合正式拉开序幕,更是双方落实石门文化强县战略的重要一环。它彰显了新时代文化传媒机构传承文明、服务大众的格局与担当,对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
当千年文脉注入数字洪流,当私人情怀融汇时代担当,逸迩阁书院的道路,注定指向更辽阔的远方。它以“融”为媒,让深藏的书香挣脱空间的藩篱,化作浸润人心的涓涓细流,流淌在更广阔的时代河床之上。这不仅是书院的突围之路,更是文化薪火在当代语境下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古韵与新声于此交汇,共同谱写着一曲深沉而明亮的时代弦歌。
(所有照片由逸迩阁书院提供)
来源:逸迩阁书院
作者:陈千中
编辑:胡颖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smrmnews.cn/content/646941/65/15143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