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湘文脉 | 石门:千年文脉书院,让书香在市井间“活”起来
2025-11-05 16:59:37 字号:

湖湘文脉 | 石门:千年文脉书院,让书香在市井间“活”起来

坐落在石门县易家渡镇翠津街的博文馆,是逸迩知行园的三大主馆之一。较之崇文馆和弘文馆,它一直隐藏在一个角落里,不张扬,不斗艳,但却在逸迩书香中,蕴含着“以文焕新”的魅力。

“博文”二字,取得真好。仿佛是从《论语》里踱步出来的君子,带着些“近者悦,远者来”的雍容气度。它不张扬,只是静静地立在那一方水土之上,等你来叩门。我作为一名远来的客,怀着一份近乎朝圣的心,来掀起它那神秘盖头的一角。

一脚踏入,时光便慢了下来,静了下来。

最先遇着的,便是那馆藏文化的长河了。中国的馆藏文化,从书院说起来,真是一脉流淌了千年的活水。它起源于唐,萌蘖于山野之间,本是贤士大夫读书讲学之所,不闻达于诸侯,只求道于己心。到了两宋,理学勃兴,这书院便如同得了春雨的竹林子,哗啦啦地长满了神州。你看那白鹿洞,看那岳麓山,看那象山精舍,哪一处不是大师云集,弦歌不绝?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寥寥数百言,便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说得如明月照大江,透彻无比。那时的书院,何尝只是一处读书的所在?它是一盏盏文明的灯塔,在帝王的庙堂与百姓的江湖之间,硬生生照亮了一片独立的思想天空。它让学问不再仅仅是干禄的阶梯,更成了滋养灵魂、砥砺气节的甘泉。一部书院史,细细读来,便是一部中国士人精神的成长史,一部民间智慧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对话史。它之于社会的进步,是那“润物细无声”的滋养,是那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伏笔。

顺着这历史的脉络往前走,便到了博文馆的展陈中心。这里,将书院的千年故事,一一铺陈开来。那展板上,绘着各朝各院的风貌,从唐人的朴拙,到宋人的雅致,再到明清的规整,一一看去,仿佛能听见那穿越时空的读书声与辩论声。最引人入胜的,是那“鼎盛时期”的篇章。两宋的书院,气象是何等宏阔!一张张图画,勾勒出它们星罗棋布的盛况;一段段文字,讲述着它们与理学共荣的传奇。陆九渊的心学,便是在象山书院里,如春雷般震动了无数心灵。他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这是一种何等的自信与磅礴!书院,便是这磅礴思想的产床与摇篮。

再往前,是宋元明清的书籍文物陈列。玻璃柜里,是泛黄陈旧的故纸。那宋版的刻本,字大如钱,墨色如漆,一笔一画,都带着刻工与印工的虔敬。元明的坊刻本,虽少了些官刻的严谨,却多了几分市井的活泼与生机。最是那几部清代的殿版书,开本阔大,纸墨精良,铺锦列绣,一派天家气象。我俯身细看,不敢呼吸,生怕那一点点的凡俗气息,会惊扰了这些沉睡了几百年的精灵。它们不是死物,它们是活着的化石,是文明的载体。指尖虽不能触及,但目光与之相遇的刹那,便仿佛与古人有了一场无声的对话。你听,那书页翻动的声音,沙沙的,不正是历史在耳语么?

从这历史的深巷中走出,思绪便落在了“现代书院的社会价值”这一展陈上。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书院的精神其实并未断绝。它化作了西南联大教授们茅屋下的坚持,化作了乡村建设者田垄边的讲席。及至今日,当知识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时,书院的价值又在何处呢?我想,它在于提供一个“场”,一个能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的物理与精神的空间。在这里,没有功利的学习重新成为可能,人与人的交流回归到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相契。这,或许是这个快节奏时代里,一剂最珍贵的解药。

而这逸迩知行园的博文馆,便是这剂解药的一位真诚的调制者。展陈的末章,娓娓道来着它的故事。从几位爱书人最初的发心,到如今成为一地文化的标杆,其间艰难,可想而知。它不只满足于做一个藏书楼,它更是一个活着的文化器官。四时的读书会,是它均匀的呼吸;定期的讲座与雅集,是它有力的脉搏。它请来学者,谈古论今;它也向孩童们敞开大门,让经典的诵读声,像清泉一样,流入他们幼小的心田。它所做的,是“传承”二字最朴素的实践:将那些美好的、高贵的、属于我们文化根脉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再稳稳当当地递下去。

社会对它的评价,无须我去搜罗华丽的辞藻。只看那周末里,扶老携幼而来的市民;只看那隔壁工坊的讲堂,座无虚席、眼神发亮的听众;只看那本地人提起它时,脸上那份由衷的骄傲与亲切,便都明白了。它已不仅仅是一个“馆”,一个“院”,它已成了这座城市文化地图上一个温暖的坐标,成了许多人心灵的后花园。

夕阳的余晖,透过高窗,在古纹斑裂的地面上投下长长的、安静的光影。那深深的门廊,那“惟愿家乡书香浓”的几个大字在暮色中显得愈发沉静。博文馆的盖头,我已轻轻掀起一角,窥见了那惊鸿的容颜。我知道,它所蕴藏的深意与美,远非一次探访所能穷尽。

当我悄然转身,融入门外的人流。魂儿仿佛有一缕,被那满壁的书香牵系着,留在了那里。这或许,便是所有爱好书院文化的人共通的幸福与牵绊吧。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陈千中

编辑:张黎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